崇祯上吊,揭秘崇祯被-逼上吊的真-相

双谷/2017-07-31 07:16/ 分类:大陆

欢迎关注:舞人文舞人文:崇祯被-逼上吊的真-相。

崇祯上吊,揭秘崇祯被-逼上吊的真-相

  读各种明朝正史,发现一讲到明朝灭亡,都大义凛然说,罪在崇祯,折腾误国,冤杀袁崇焕,自毁长城,最后咎由自取落得煤山上吊自杀的悲凉结局。“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可是我推敲这历史剧情,怎么看这所谓的历史结论不靠谱,读历史当然要看别史才公正嘛。

  明朝覆亡的结局那可是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的时候就已注定,崇祯再怎么折腾,况且他也没这能耐,也无力挽回迁都北京带来的明亡。可能想问不就迁个都嘛,至于这么大波涛,蝴蝶效应。

  他爷爷的爷爷朱棣分开了南京,摈弃大宁故地,铸成无法挽回的大错,他把滦河与辽河之间广大地区,白白地送给了所谓“兀良哈”设立三个“羁縻卫”,西为朵颜,中为泰宁,东为福余(扶余)。这三个羁縻卫,并不接受明朝的羁縻,反而常替明朝的敌人领路,打先锋,使得作为明朝首都的北京,处境十分危险,这迁都不是明显的引狼入室么,你说傻不傻b。

崇祯上吊,揭秘崇祯被-逼上吊的真-相

  在中原地区早就没有农业生产力剩余的明朝,把都城放在北京,极大的增多了国家维持中央政府运转所需的代价,所以说出来混迟早要还的,爷爷造的孽,孙子来偿还。

  一方面迁都北京给明朝财政造成了宏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北京地位陡然提升,令整个北方防线在向内收缩的同时也向北京集中,反而毁坏了明太祖时北方边防的平衡配置。

  明宣宗放弃开平等三卫后,长城以外明军再无据点,令北京袒露了两翼,也失去了战略纵深,使京师长期处于外敌的直接威逼下,同时也是明中期蒙古在大漠、明后期女真在辽东坐大的重要肇因。

  顾祖禹:“以燕都僻处一隅,关塞之防,日不暇给,卒旅奔命,挽输悬远。脱外滋肩背之忧,内启门庭之寇,左支右吾,仓皇四顾。下尺一之符,征兵于四方,恐救未至而国先亡也。撤关门之戍,以为内援之师,又恐军未离,而险先失也。甚且藉虎以驱狼,不知虎之且纵其搏噬;以鸟喙攻毒,而不知鸟喙之即足以杀身也。不亦悲哉!”

  尽管国内众多学院派力挺明成祖迁都北京是英明的,认为“天子守国门”,充满强大的精力力量,习惯于把定都南方作为“偏安”。然后实干家们近期钻研却提出了相反的观点,明后期北方经济在天灾,匪乱,鞑子抢夺之下已经完全解体了,北京无论军事角度还是经济角度来看都是鸡肋,迁都南京,守秦岭淮河,伺机而动,方为上策。崇祯当年若不遵循祖制,及时回防定都南京,收缩战线,集中军力,可以再战。

  法国著名学者布罗代尔指出:15世纪初中国放弃了因长江之利而对航海开放的南京,却定鼎北京,“背离了利用大海之便发展经济和扩充影响的方针……正是在这时候,中国在争夺世界权杖的比赛中输了一局”。

  明帝国中央政府假如还是在南京的话,那么不会引起大批的人口迁徙到北京,明朝所遭遇的“小冰河期”(Little IceAge)的冬天非常寒冷,可以说人类进入文明时期以来,这是最寒冷的时期。小冰河带来的粮食灾难都是源于北京的纯粹耗费而不产出,在南方,小冰河时期的影响自然小得多,漕运压力没那么大。黄宗羲“江南之民命竭于输挽,大府之金钱靡于河道,皆都燕之为害也。”

  再者,定都南京自然对海上贸易的依赖更大,它会愈加积极的促进海外贸易,愈加积极的发展海军。海上贸易的兴旺一定促使民族走向海上争霸,也许能开辟国人视野参与到大航海时代中,在第五次下西洋后迁都而逐步减少的海路大开发也可能延续,这样闭关锁国的坑爹政策也就不会有了。

  最后,即便北方再有一次满清之祸,明朝的正统也能得以延续,国都没有那么紧张的压力也不会让满洲有劫掠的余地。

  其实如今已有不少学者认为明太祖当年定都南京,周边拱卫九位藩王是最优解。特别是燕藩保卫北京,宁藩占据大宁,辽藩镇守辽东,三藩不失,明朝足以在骑兵上占有很大优势。特别是宁藩,睡在产马地上,实力之雄厚,足以震撼北方一系列游牧民族骑兵。惋惜朱元璋殚精竭虑钻研出来这么一套藩王制衡文官,文官压制藩王的体制,却因为继位者建文帝没有处理好叔侄之间的信任关系,导致政权在手中转瞬解体。

  假使当年建文帝能够查看九位藩王的信誉分就不会终日忧心帝位不稳,贸然一年内连续破除五位藩王,最终逼反燕王朱棣。

  而朱棣称帝后迁都北京,主要是思考到皇位来得不是光明正大,同时由于"靖难"之役,对建文的支持者大开杀戒,结怨于江南,心中惶惶不安。假如明成祖拥有芝麻信誉分这一大神器,也不会做出跑回老巢燕(北京),这一导致明朝覆亡的错误决策,他孙子的孙子崇祯也不会在煤山上吊身亡。

欢迎大家评论!

330*360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330*360
托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