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为何不先灭掉秦国,战国初魏国比秦国还猛为何吞并不了秦国

双谷/2017-08-29 16:15/ 分类:热点

相信大家对于战国时期的历史都不陌生,对于战国初期魏国不灭秦国网友们纷纷表示好奇,那么魏国为何不先灭掉秦国?战国初魏国比秦国还猛为何吞并不了秦国?下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战国初魏国比秦国还猛,为何吞并不了秦国?原来是这样

黄河之水天上来,九曲十八弯在陕西、山西交界呈南北走向,成为秦、晋的天然分界线。一直要到著名的风陵渡,才折而向东流去。公元前361年,黄河并非地处黄河西边的秦国和地处黄河东边的魏国的天然分界线,魏国一度强大的实力乃致透过黄河,强占西河地区(黄河西岸古称西河),将秦国的势力范围持续向西压迫。而且对于当时的秦国来说,其情形基本等同于“屋漏偏逢连夜雨”。从西河的临晋,到秦国的首都栎阳,直线距离约八十多公里。换言之,若按以轻捷著称的骑兵之攻击速度,弹指之间即可抵达栎阳城下,如果野心勃勃的魏惠王决定发动一次象样的攻击的话。

出现这种情形的公元前361年,若按诸侯国纪元,也就是魏惠王九年,秦国是秦孝公元年。

秦孝公看着窗外,满怀忧虑,不是没有道理的。

魏国是战国之际首启革新之风的诸侯国,魏惠王的祖父魏文侯,团结了一批极为象样的学者,又有学识又有眼光,诸如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吴起、李克之属。史学家白寿彝主张李克就是李悝,而李悝便是《法经》的作者,公认的法家的开山始祖。李悝、吴起、段干木、田子方皆师事卜子夏,卜子夏师事孔丘。这一系的学问就是这么来的。有迹象表明,他们得到了孔门真传。

李悝对魏国的贡献是政治上的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和经济上的推行“尽地力”之教。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多收的三五斗,国家则以平价收购;不幸而遭诸荒年,国家亦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平籴法”旨在取有余以补不足,防止“谷物甚贵而扰民”,或谷贱伤农。李悝最冷酷的气质是以不留余地的手腕来破除贵族的特权,将世代为贵族把持的官爵向平民百姓开放,只要你有这个能力这个水平,开得了疆拓得了土,捍卫得了边疆平安。这一切,明明白白地写在《法经》之中。他又以同样强大的力量来兑现。

这是一个时代的开始。

战国初魏国比秦国还猛,为何吞并不了秦国?原来是这样

田子方在魏文侯去世以后继续匡佐魏武侯。这一年,魏武侯在祖庙设宴款待国中有身份的士大夫。《吴起兵法》这样记载:“武侯设席于祖庙,分三排坐位宴请士大夫。立上等功的坐前排,用上等酒席和名贵餐具,猪、牛、羊三牲俱全。立次等功的坐中排,酒席、餐具差一等。没有功劳的坐后排,只有酒席,没有贵重餐具。席散,又在庙门外赏赐有功人员的父母妻子,也按功劳大小而有差列。对于死难将士的家属,每年派人慰问、赏赐他们的父母,表示心里没有忘记他们。”

如此推行了三年,魏人风闻“秦人兴师,临于西河”,“不待吏令,介胄而奋击之者以万数”(秦、魏阴晋之战)。这说明奖励军功这一政策在魏国得到了很好地贯彻。

公元前403年,魏、赵、韩三家分晋,至魏惠王继位初年,历经30多年的开拓与积储,魏国形势一片大好,国势蒸蒸日上,成为当时中原版图中首屈一指的国家。魏国的睥睨群雄与霸气外泄是可以想见的。

战国初魏国比秦国还猛,为何吞并不了秦国?原来是这样

可是魏国为什么不乘胜追击,拿下秦国再回头向东呢?

答案,在魏惠王身上,贫穷落后的秦国此时已引不起魏国的兴趣,他光芒万丈地决意逐鹿中原。这个意外的出现让秦国且惊且喜——我们在开头说过,秦国当时的形势真是危如垒卵——于是抓紧机会该竭肩的竭肩,该喘息的喘息。后来魏惠王吃了急功近利的亏,遭遇诸侯国配合默契地联合绞杀,从此一蹶不振,那,就是后来的事了。

330*360
330*360
330*360
托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