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于成龙这人吗,还原历史上真实的于成龙

双谷/2017-08-17 15:46/ 分类:热点

此前一部历史大剧《于成龙》的播出讲于成龙这一历史人物呈现在了观众们的眼球,对于于成龙传奇的一生,网友们更是感到十分好奇。那么历史上有于成龙这人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还原历史上真实的于成龙。

首先来看一下他的简历:

历史上真实的于成龙,他一生干了这5件牛事

历史上真实的于成龙

历史上真实的于成龙,他一生干了这5件牛事

电视剧中的于成龙

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1667年(清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迁任湖广黄冈的知州,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康熙二十年入京觐见。后升任江南江西总督。

康熙二十三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

历史上真实的于成龙真的很“牛”。

1、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皇帝,而且还是以圣明著称康熙皇帝赞誉为“天下廉吏第一,古今第一廉吏”的官员;

2、他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去世后被皇帝亲自撰写祭文碑文纪念并让宫廷画师御制画像的官员。

3、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死后用瓷碗扣白灰,松香做墓冢,寓意一世清白的官员。

4、他是历史上第一个由前朝的落榜生做到新朝的封疆大吏的人。

5、他是第一个完全靠从政能力做到两江总督位置的汉人。

历史上真实的于成龙,他一生干了这5件牛事

于成龙,出生于明末,当时还是我们汉人的江山,不过此时的大明江山已经是岌岌可危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老于来到了人世间,并且在22年后的明崇祯四年(1639)年参加了当时的科举考试,虽然没中榜,却也做了个副榜贡生。什么是副榜贡生呢,也就是当官暂时没戏,但可以继续深造,有了当官的资格,成了一个合格的备胎。后来清军入关,明朝灭亡,老于还是不忘实现它当官的理想,在顺治四年、八年又几次去参加科举考试,结果仍然还是没考中,这样的命运一直到了顺治18年,老于终于等到了吏部掣签这样一个能当官的机会,其实就是一群备胎在一起抓阄,抓到哪里去哪里当官,但是倒霉的老于这次转到了广西的罗城,也就是现在广西桂林那旮旯,说到这里大家肯定会想,去一个“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地方怎么能算倒霉呢?当初的罗城非今日之罗城,当初的罗城还没有开发,是罪犯流放之地,到处是烟瘴,很多人去了不适应当地气候,轻则重病,重则必死,再加上那里少数民族杂居,民风彪悍,别说你一个小县令,就是一个军区司令去了都难管理。当初的罗城刚刚被纳到清朝政府版图不到两年,民生凋敝,一片荒芜,整个县城等同于一片废墟,在于成龙之前一共也就去过两任知县,其中是一个死在任上,一个弃官逃跑,真不是一个人待的地方。

可就是这样恶劣的环境,老于还是决定去,并且还说出了一句至今震撼官场,让很多贪官汗颜的名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我这次去发誓要做出一番事业,以求对得起天地良心,就不是去享受的),于是他不顾亲朋好友的劝诫,毅然告别了妻儿老小,带上5个随从就上路了,这一年他已经44岁。

从山西老家出发,于成龙走了六七千里,历时几个月的时间才拖着半条命到了罗城,一看那场景,又气的差点晕死过去。好个罗城县城,县中人口不足6户,到处是穷山荒草,老弱病残,连县衙也不过茅屋三间,长满了荒草,别说桌椅,连锅碗瓢盆都没有。这下老于傻了,直打自己巴掌”我真是找抽啊,放着好好的家里不待,到这种鸟地方来干嘛,后悔啊。“(哀哉!此何地也!胡为乎来哉!悔无及矣!)于是更加一场,好容易才缓过劲来。

然而倔强的老于不仅没被吓倒,意志反而更加坚定,既然来了不如好好干上一把,我还真就不信这个邪了。后来他带来的仆人也是死的死,病的病,回家的回家,最后几乎就剩下他一个人,仍然动摇不了老于的信念。

于是他在广西罗城这个“烟瘴之地”开始了宦海生涯,而且一干就是7年,一度被朝廷忘了,后来终于因政绩突出被广西巡抚金光祖赏识,被评为广西省当年地方官考核唯一的优秀“卓异”,50岁才从罗城调到四川合州任知州。

他每到一处都是呕心沥血,豁出命的干,一路上得到了上至君臣同僚下至平民百姓的不断点赞,其为官期间的很多优秀事迹也先后被多位任地内最高长官写成专题表扬稿发到各自朋友圈,引发了整个满清官场的不断转发扩散,连康熙皇帝的手机都被刷了屏,把表扬他的信息在金銮殿官方微博上置了顶,引得满朝文武每天集体围观,老于的官运这才亨通起来。

他于是一路从知州做到湖广黄州同知、知府,武昌知府,再后来就是天子脚下的直隶巡抚、一直到宦海生涯的最高峰,成为威震江南的两江总督(管理江苏、安徽、江西、上海四地民政军政),几乎是已经达到了那个年代一个汉人能做到的极限。

历史上真实的于成龙,他一生干了这5件牛事

老于从到广西罗城这个蛮荒之地做一个七品小县令开始一直到后来做到清朝位高权重的两江总督,一路走来,有狠的一面,比如面对匪盗和吴三桂的叛军,从不心慈手软,该杀的杀,该灭的灭,他甚至曾经活埋过欺压百姓的土匪。但对治下的百姓,老于一向是充满了慈爱。

作为县长一级的人物,县里人又不多,很多罗城县的老百姓有时也到县衙里看看这位新来的县官长啥样,于成龙这时候总是热情的招呼他们坐下来喝杯他从山西带来的老酒,一起聊聊天。但他说的是山西吕梁一带的方言,罗城百姓说的是当地民族语,要体会对方的意思,实在困难。老于就用手势、眼神、笑容跟大家交流,慢慢的与百姓们拉近了距离。时间久了,沟通畅了,罗城县的公务也能逐步展开办理了。

他为了和罗城百姓同甘共苦,主动把原来的日食两餐减成一餐,老百姓看不下去了,说堂堂父母官怎么能这么寒碜,于是在缴纳钱粮时,他们通常会多带几个铜钱,顺手放到他的桌案上。于成龙发现后,立马就翻脸,”说好的同甘共苦,你们这样子大家还能不能在一起愉快的玩耍了。“

老百姓也急了,大人像你这样折腾下去,就怕你过不了几天就坐都坐不起来了,命都没了还玩什么耍,坚决要送。后来实在没办法拒绝,老于就只象征性收一壶酒钱,说我们山西人,有酒喝酒饿不死。百姓还是可怜于成龙清苦,凑集少许银钱,为他购买盐米。老于又说:“我一人在此,何须如许物,可持归奉汝父母,一如我受。”意思是:我现在就一个人在这里,不需要这么多东西,有稀饭咸菜吃就行了,我既然是父母官,你们把这些东西拿回去奉养你们的父母,就跟给我用一样。“

历史上真实的于成龙,他一生干了这5件牛事

后来老于因治理罗城有功被调到四川合州(今重庆合州区)做知州,身为市长级别的人了,仍旧经常和衙役百姓不分上下尊卑,谁有事都可以直接找他诉苦,而老于不是在衙门跟大家聊天办事就是到地里和百姓一起种地,在合州呆了两年,任是把一个城区人口不到1000人,库银不到14两的穷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条。

上级官吏看到合州富裕了就开始加税,要老百姓交鱼课,被老于是各种阻拦,想着法的上书求人情,任是给当地免除了很多苛捐杂税。

老百姓都记得他的好,直到离任的时候,当地很多百姓夹道相送,哭着不让他走,老于也是说了很多诸如服从组织安排,我会永远想念大家之类的话,最后还是走了。不同的是,那年头流行建生祠,于是很多当地百姓一起凑钱给他盖起来一座于公祠,年年烧香纪念他,世世代代感激他。

需要提的是于成龙的时代,康熙年间,至上而下官风都还不错,臣工基本廉洁,都怀精忠报国之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康熙下面能臣干才都上下同心,励精图治,建设国家,康熙帝也不愧为千古一帝,好的体制自然会把坏人变好人,坏的体制好人也会变坏人,如果康熙帝治理下的国风不好,那么于成龙估计也会被罢官回家养老。

330*360
330*360
330*360
托普网